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 

劉舜維老師

最後更新日期 : 2018-01-29

 

姓名:劉舜維老師

學歷:台灣大學光電工程博士

現任:明志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助理教授

專長:軟性電子元件、顯示科技、有機光電半導體材料與元件物理


 

Q:老師可以說您的讀書的經歷嗎?

 

我高職時候讀的是桃園農工的模具科,由於我在高職時候是選手,很早就開始接觸比賽的訓練,而我高二就拿到兩張乙級證照,也出去比技能競賽,拿到第六名的成績。從桃農畢業後就去讀二專,拿時候叫健行技術學院,現在改名清雲科大了,二技時候才來到明志這邊就讀。我以前都不會念書,我不是笨,但是不知道方法念書。來到明志後,這裡的制度真的非常完備,他把你人生都規劃好了,只要按照他的路線走,書就可以念的很好了。

 

Q:老師您一路都讀機械類組嗎?

 

沒有。在明志機械時候我學自動化設計(AutoCAD),我最有興趣的是製造,可是不是傳統製造,是精密製造,實習時候我就不是在機械相關公司,而是在南亞科技二廠,我是學CMP(化學機械研磨法),實習後我發現我不應該走機械,我應該走半導體,可是我的半導體算是精密材料,其實我研究所是念材料,所以我去考電機跟機械類組,當時我考上六間研究所,機械我是考上台科大機械所,電機的話是考上中興大學微機電所,當時這門分數比電子所還要高,而且我是推甄上的,而且我還是榜首。

 

Q:可是國立大學推甄不是都看學校來篩選的嗎?

 

對。可是我還是考上了。你講到重點,那時候我專題是做半導體,講出來時教授們都嚇死了。我專題是做一個晶圓,然後我實習部門在CMP,做平坦化。當時半導體遇到瓶頸,尺吋無法往下縮,因為我半導體往上長的時候,越長越粗糙,在曝光的時候需要一個scatter,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平坦化技術。剛好我運氣好會這技術,又剛好中興微機電所需要這門技術,所以我就踏上這波潮流,推甄上研究所,不過最後還是沒有去念,他們氣死了。

 

Q:老師你怎麼會放棄一個這麼好的機會呢?

 

我那時候是三間學校在選,台科大機械、長庚機械、中興微機電,然後(材料系)徐富勇老師就問我想不想像他是個博士,我說我想。他建議我去長庚,我就想說我好好國立不讀幹嘛去讀私立的呢!我就問老師為什麼要去長庚,他跟我說:「你要是很強、很有本事,像我一樣,你就要像我一樣去考公費留德。」我聽了滿有道理的。他幫我找長庚的老師,拜託長庚老師說:「劉舜維來念,你一定要傾盡全部實驗室資源去栽培他。」

 

當時還沒入學,在大四上時候,老師為了我辦了一個飯局,他就找了幾個他的朋友,其中一個是錸德科技的總經理,老師介紹還沒從明志畢業的我說要收我進實驗室,可是一定要在企業內做研究。當時我就問總經理一個問題:請問你有多厲害。錸德科技總經理笑了笑說:「我讀史丹佛大學,六年內拿了博士雙學位,念的是材料跟電機,前四年先拿材料後兩年再拿電機。」這種人講話會很有舞台魅力,聽了之後會被他吸引,真的覺得他很厲害。

 

Q:那老師你又進去錸德工作嗎?

 

我那時候面試很有趣,是在廁所面試,上廁所上到一半,總經理就問我說:「所以你到底要不要跟我。」我回答:「好…。」我們兩個都在上廁所,面對面短短的十五秒鐘裡面,決定你的一生,總經理說唯一條件就是要讀長庚,我說好。那時候中興微機電主任親自打電話給我,要我當他研究生,我就回絕他。他說:「我沒有看過這種人,有公立不唸要去念私立。」蹦的一聲,掛上電話。我那時候看重的並不是學位,當時我在南亞科技實習,有多少台大清大的工程師,我並不覺得他們有特別強的地方,我注重的是實戰經驗。

 

Q:那老師您覺得實習學到很多東西嗎?

 

我常跟我學生講說,這一年的實習會改變你們一生。問題是我一個工讀生憑什麼學到這麼多東西,當我進去公司時候我就認為我不是工讀生,我一進去就看他們英文的Manual。總而言之我喜歡閱讀,我會去看、去背設備的規格、每個專有名詞都會講。當時南亞在建廠,建造無塵室,會有很多美國人跟日本人來裝機,會有開一些額外的使用課程,我每堂課都有去參加、作筆記,然後再跟工程師討論、聊天。聊天久了,當廠商來南亞裝機的時候,就會只會指名找”劉舜維”,要我當地陪,而且我比較主動,陪同之餘順便偷學技術。

 

剛好在南亞時候遇到一位不錯的課長,他的觀念是,不管你工讀生還是工程師,誰能力強我就培養誰。這位課長本來要送我去日本進修,結果是被台塑擋下來說:「工讀生去什麼日本!」接下來課長就放我一星期的長假去清大進修,通過考試拿到清大微機電專班的證書,等於說要進去NDL(國研院奈米元件實驗室)才會有的證照,等同於我大三就拿到了一張證照。當時我有跟美國人、日本人裝機實務經驗,又有微機電的證照,當時也是班上第一名,公立大學會不錄取我嗎?

 

Q:那錸德跟南亞實習有不一樣的地方嗎?

 

我是剛好很幸運的被丟到一家很好的公司,我被丟到一個最菁英的部門去,裡面八個人,現在都是國立大學的教授,當時總經理就跟這八個人說:「把劉舜維給我操爆!」在大四下學期時候,每周要找一篇期刊讀懂後,準備簡報到公司去報告,第一次報告被狂罵兩個小時,然後跟我講報告的規矩跟方式:「報告不是只有報告那一篇期刊而已,要連參考文獻全部看完,在報告時候要把全部期刊印下來,你要現場翻譯。」因為我不是正統的國立大學生,所以很多報告細節都不清楚。所以在那一年我英文進度神速,研究所兩年中最少看了一千篇的SCI 期刊,你一定要看懂,不然你會被羞辱到死。當時全台灣第一支OLED手機,送到韓國三星去當工程樣本,是我做的。以前是三星跟我們學技術,跟我們買手機,現在變成是我們跟韓國買手機,這落差很大。

 

Q:老師研究所論文是什麼題目?

 

當時錸德總經理就問我說,我論文要寫甚麼題目,我就說我要寫一隻全世界壽命最長的OLED面板,他回答說:那很難耶!我也回答說:我就喜歡比較難的題目。總經理接著問說:那你要比較對照的基準是什麼?我回答說:我要去買一隻Samsung Anycall 的手機,把他的面板拆下來,量他的Live time當作標準值,我要做一個RGB混光元件,這元件壽命要比原來長好幾倍,要是沒做出來我就不要畢業。總經理馬上打槍我說:你別想了,你回去好好多看點書再來做吧,你要這樣做隨便你。就這樣我努力一個月做出來了,馬上拿去找總經理,拿數據給他看,讓他刮目相看。第一篇混的藍光期刊是我寫的,有四十個研究團隊在關注我的期刊,你碩士寫的國際論文,會讓四十個團隊關注嗎?我畢業那年就寫英文期刊,寫英文期刊不難,難的是寫完有四十個團隊在關注,這才難。

 

Q:老師,聽說你有被教育部邀請去致詞?

 

我被邀請當作技職教育的代表,那時候我就跟吳清基(教育部長)坐在下面,一開始是宏達電創始人,第三個輪到我上台。我說:「從頭到尾我就認為技職體系很適合做研究。」

 

底下有一些高等教育的人:「咳~咳~咳~」,不是很認同樣。我說:「就我的觀點來看,做研究就像做技能競賽,也許一些選手看不懂英文,但這場比賽是open book,所以我覺得選手只要會查資料,基礎理論是沒有問題的,接下來就是看誰撐的久、誰有執行力、誰有創造力。」就像你們這樣子,肯去做一定會有成果出來,所以我覺得做研究跟技職教育要綁在一起,感覺寫SCI 期刊、Eng. 期刊、專利、做研究,不該跟技職體系扯在一起,你們就不應該做那些事情,這是不對的。我讀台大的時候,我畢業拿名額只有一個的學術獎,你研究要贏全校的人,剛好那一年我是扛霸子,頒獎的時候,李嗣涔(台大校長)還不相信我是高職的學生,緊握的我的手不放開,要好好查清楚這學生來歷,搞不好發錯了。(笑)

 

我對吳清基講說:「假如哪一天諾貝爾獎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,他是唸讀高職的,你們教育部還會講這種話嘛?絕對不會嘛!假如我回台灣教書我一定去教技職體系。」

 

他不相信,他說:「劉博士,你幹麻委屈自己。」

 

接下來我就把中研院的工作辭掉,就來到明志。來這邊工作量是三倍,薪水卻是三分之一,原本特休三十一天,下面有六個博士,在那邊電影可能還不夠看,但來明志後一部都沒有看過。不過我覺得在明志時候比較快樂。

 

Q:是因為找到人生新的目標嗎?

 

在這邊我才覺得我在回饋社會,在中研院時候我只是在享受我自己成功的果實,讓自己過著悠閒的生活,那種感覺不一樣,因為我覺得我該回來帶你們學生,把你們教好,這是我新的目標,所以我跟一年級的講說:「以後你們來上專題課,我要操爆你們。」如果我沒有這麼做,不然你們會恨我,因為我去比較過,知道你們現階段學習不行了,要經過這樣訓練,你們才會到這樣的水準。因為你們沒有去外面社會攤出來比較自己的能力,要是攤出來了,肯定是被電爆了。第一次比賽就是你們找工作面試的時候,相信我,你們一句話都講不出來,你覺得會不會?

 

Q:可能會吧,因為其他的對手能力太強了。

 

那我反問你,為什麼當初我去面試就不會?因為我還沒去面試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了,等我去面試的時候他們會被我嚇到,因為我們明志出去的,他已經預期你不會有太好得成果,但是當你上台時候講話有脈絡,只需要比別人多一點點,這落差就會很大!他對你會很有印象。

 

我舉個例子,當初我去考國防役,那時候很難考,考試很硬,就只能K書,就只能努力,不要用嘴巴說說。每次學生都來問我說:「我對我的人生有點疑問。」我分享我經歷後,有點感覺回去,又繼續打電動,那你以後不要來找我了,你根本還沒有下定決心,你不會成功的,雖然很難聽,但是你就是不會成功。

 

譬如說,我在明志要做研究時,每天開車去湖口做實驗,我不會喊累。現在學生,我叫他一星期去南港-中研院,一星期只要去做一次實驗,他就喊受不了了。我去湖口做實驗時候連六日都要去,每周七天,我都沒有喊累,這態度就差很多。我自認沒有別人聰明,但是我絕對努力,我知道努力不一定會成功,所以就要比別人更努力,你可以去問教過我的老師”梁院長”,他對我的評價就是兩個字:「這學生很”努力”。」他不會說我聰明,但是他一定會說我努力、積極。我常跟我學生講說,我可以看你失敗,你可以失敗沒關係,可是我不能看到你懶惰。

 

Q:就算失敗也會有失敗的成果殘留下來。

 

一定的嘛!你努力一定有痕跡,我知道你很努力,但你有努力到你的極限值嘛?再往下那個點就崩潰了,沒有就不要講說你盡力了,因為我覺得你還沒有盡力。舉個例子:我跟我學生講說在聖誕夜你去台大圖書館看看,從B1到7樓沒有一個位子空下來的,那天晚上是聖誕夜,你們去比較一下明志的圖書館,你想說你們很認真嘛? 我回來就是要告訴你們這件事情而已,不要再當井底之蛙,師長沒有講是害死你們,可能我講的時候你們會覺得”劉老師很臭屁…之類的”,但這就是我的責任。

 

Q:最後,給我們學生一些期許。

 

我跟我學生講說要多去看外面的世界,多跟同學討論,要分享你的知識,這是我的原則,你們不管甚麼領域的都很好,很棒。近來我這邊的學生,一定都是跨領域的,一切都要砍掉重練,重頭學起。學生問我說:「老師您選學生的原則是什麼?面試要怎麼面試。」我回答:「你先說兩個笑話來讓我笑笑。」

 

因為我們很操勞,壓力很大,你要懂著去釋放自己的壓力,以後你們一定會被逼得像氣球般,膨脹的很大顆,很多人都會爆開,你要學著釋放壓力,這種人才能逼啊!像老師壓力太大時候,我就要找點事情做去釋放自己的壓力。有一次我做實驗做到凌晨兩點,扛著腳踏車搭夜車搭到武嶺,騎一圈武嶺,然後再回台北做實驗。其實很多研究員都是這樣,你看到他的時候都在講笑話,其實他是在釋放壓力,像李遠哲院長,遇到他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很幽默,討論事情的時候感覺他都在講笑話,很搞笑,因為他們壓力大,而這就是在釋放壓力。

 

 
瀏覽數: